INNOVATION CENTER FOR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iCET成功组织行业脱碳方法以及中美合作机遇主题发布活动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 (iCET)作为非政府机构,以官方观察员身份参加了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7)。作为iCET加强全球合作,为能源、环境和气候危机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这一持续使命的一部分,在COP27的第一周,iCET举行了三场新闻主题发布活动,主要探讨行业脱碳方法以及中美合作机遇。


11月9日:

活动主题:中国主要排放行业脱碳的基于行业的方法


为探讨以行业为基础的中国脱碳之路,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周南博士和iCET执行主任安锋博士分别针对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周南博士首先强调了中国在全球实现碳中和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讨论当前趋势时,她重点关注了工业部门,尤其是钢铁生产,这是现阶段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排放量正大幅下降的部门。此后她分析了工业领域脱碳的可能战略,包括技术转换、需求减少、低碳燃料替代品以及碳捕获和储存,以进一步降低排放量,并力争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安锋博士则剖析了交通领域的脱碳战略。在中国,交通运输已经成为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交通运输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也在快速增长,尽管中国一直在鼓励电动汽车,但没有明确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时间表。iCET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建议中国应更加积极地分地区、分梯队和分车辆类别淘汰传统内燃机汽车。

点击收看发布会现场视频



11月10日:

活动主题:中美脱碳技术解决方案合作


11月10日,在主题为“中美脱碳技术解决方案”的新闻主题发布活动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领域教授Dan Kammen博士和iCET执行主任安锋博士就中美脱碳合作机会的研究报告 ——《实现净零排放》,展开了深入讨论。该主题活动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周南博士主持。周南博士强调了美国和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实现的里程碑,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以及提高建筑能源强度。她也充分肯定了中美两国目前在这些努力中所取得的进展。Kammen博士强调,高水平、自下而上的技术合作是中美气候合作的基础,尽管存在政治分歧,但要实现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美两国不仅要在研究方面合作,还要在政府层面进行合作,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民间社会层面,非政府组织和研究团队之间正在建立伙伴关系,这有助于促进信息传播并促进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学习曲线”。



安锋博士重点介绍了iCET与美国商务部在2013-2017年间开展的一系列中美清洁技术务实合作项目,该项目帮助中国引入了多个高效创新的清洁技术和脱碳技术。该项目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暂停了四年,并于2021年底恢复。新的一期合作已在中国脱碳市场潜力以及中美脱碳技术合作领域相继开展多个研究项目。



11月13日:

活动主题:中美气候合作


该场活动延续了之前关于中美气候合作的相关讨论。前美国能源部副部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首任研究员David Sandalow博士和iCET执行主任安锋博士共同探讨了中美气候合作的前景。Sandalow博士介绍了他的《中国气候政策指南》一书,该书最近更新为2022年版,其中包含有关中美气候合作前景的最新信息。该书介绍了当前排放统计的基本原理,强调了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斗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净零排放过程的复杂性。



正如Sandalow博士在书中所说,“没有中国就没有真正的气候解决方案。” 安锋博士则强调了当前中美在气候技术解决方案方面的务实合作机会。例如,iCET与美国商务部之间的合作重点正在向“点对点”的清洁能源技术对接这一方式转变。

点击收看发布会现场视频




iCET 联络我们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项目 媒体中心 报告
机构介绍 清洁交通变革项目 iCET 新闻 项目报告
团队成员 气候政策与碳管理项目 iCET 活动 年度报告
理事会及顾问 气候技术创新合作项目 iCET 在媒体中 政策简析
合作伙伴及资助方 研究咨询服务
工作 / 实习
 
 
订阅新闻期刊
关注微信
© 2006 – 2022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版权    京ICP备12037820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