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I iCET成功举办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2023年度会议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交通运输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备受关注。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2022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显示,中国在交通零排放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全球交通运输部门排放量的增长相比,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在2022年减少了3.1%。但也应看到,中国在零排放转型的过程中依然面临包括技术瓶颈,运营机制和监管体制等多重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交通运输和其他领域如经济、能源、城市等应如何融合发展,非道路领域实现低碳发展的机遇和路径等。


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15日,“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2023年度会议” 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能源、气候、环境和交通领域30位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言。此次论坛有近1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国际机构、智库、企业和媒体等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的线下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达40万+人次。


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贺武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CCTP成立五年来发展与取得的成果。他重点提到,五年来,CCTP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吸纳了26家业内领先专业智库,成功举办了21期主题沙龙、2次大型年度会议,话题覆盖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充换电基础设施等80+行业前沿议题。他进一步强调,CCTP仍将聚焦国家政策,关注清洁交通热点话题,深化地方合作调研,强化国际交流与影响。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王贺武


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汽政研副主任刘斌在题为“中国汽车产业零排放发展展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新能源渗透率和保有量占比都将稳步提升,但也面临新赛道拥挤、国内新能源车企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等多个现实困难,为此他强调降低新能源汽车绿色溢价是实现零排放的关键,并从企业端和政策端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汽政研副主任 刘斌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由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首席代表付璐主持,并邀请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名誉指导主任安锋、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交通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杰、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电联标准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对《蓝皮书》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安锋提出如今全球各国都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中国的公共交通电动化领先世界,发展模式值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龚慧明指出我国的新能源车发展迅猛,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在以内燃机为核心动力机械的基础上,未必适用于我国,轻型车决定了交通碳达峰的时间,重型车决定了达峰之后碳减排的下降速度,船舶和飞机则决定了未来碳减排的底线,我国交通不仅能够实现3060目标,甚至能发挥更积极的引领作用。郭杰强调了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未来政策规划和部署方案应更多注重技术研发及能力建设。李万里提到,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明确,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效率(工业化)、规模(产业化)和盈利(市场化)应该成为近三年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刘永东指出电力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奠基者和落脚点,行业兜底压力大。未来三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走怎样的技术路线是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圆桌论坛环节:付璐、郭杰、龚慧明、刘永东、李万里、安锋(从左至右)

<p font-size:16px;text-align:justify;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indent:2em;"="" style="color: rgba(0, 0, 0, 0.9);">


主题论坛


本次年度会议共设立了两大主题论坛与两大圆桌讨论环节。


分论坛一的主题是“多领域协同的交通零排放转型”,分别从能源电网、科学研究、关键资源及数字化等角度探讨了其与交通零排放转型的协同发展。本论坛由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贺武主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智宇、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孙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室主任、副研究员于丹阳分别作主题发言。


田智宇、刘欢

孙锌、于丹阳分别作主题发言


圆桌讨论环节由王贺武主持,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bp航空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王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国泰航空有限公司气候行动总监邢子恒、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新军围绕“非道路交通如何加速零排放转型”,从航空、铁路、水运及可再生能源方面展开了深度探讨。


王贺武、周新军、邢子恒、王卫权、王欢、彭传圣(从左至右)参与讨论


分论坛二以“区域交通运输零排放转型进展”为主题,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吴烨主持,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交通信息与模型院院长丘建栋,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经理秦兰芝,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战略规划部商用车研究总监杨静,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高级研究员崔洪阳分别从城市交通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径、区域商用车减排路径及城市低/零排放区等角度展开作主题发言。


丘建栋、秦兰芝

杨静、崔洪阳分别作主题发言


圆桌讨论环节的主题是“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出行的措施与管理”,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前副主任丁晓华担任主持人,百度慧眼副总经理阚长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磊,美团骑行事业部公共事务总监于更尔,能链ESG及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就慢行交通、共享骑行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丁晓华、翟宇博、于更尔、阚长城、李磊(从左至右)参与讨论


会议尾声,CCTP执行主任、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名誉指导主任安锋对与会专家和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衷心感谢专家们的精彩分享和高效输出。最后,安锋对本次论坛的组织者表示感谢,高度肯定了CCTP秘书处及所有工作人员的成果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