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I iCET成功举办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3——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


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同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行业, 交通运输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碳排放预计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如何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降低能源进口依赖,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都至关重要。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作开幕致辞。他提到, “双碳”目标提出的三年来,在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前提下,国家构建制定了“1+N”政策体系,在推进减污降碳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阻碍交通迈向零排放的因素和挑战仍然存在,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他提到,需要有效地分享中国的经验,并积极参与共同行动,才能创造一个共同的、近零排放的可持续未来。

王毅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系列之《中国商用车零排放转型发展研究》报告重磅发布。安锋博士对报告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此份报告从政策标准演变、技术路径、经济成本核算、基础设施发展等多个维度分析商用车零排放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商用车零排放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旨在推进商用车领域碳减排的进程。 

《中国商用车零排放转型发展研究》发布现场


主题一

中重型卡车脱碳进程与难点探讨

公路运输中的中重型卡车是未来我国公路运输,也是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关键方面。论坛主题一重点围绕“中重型卡车脱碳进程与难点”这一议题,分别从商用车零排放转型的顶层设计与路径、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估、物流体系的零碳化发展与氢能转型实践等方面展开,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吴睿、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资深研究员秦兰芝、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王聘玺分别作主题发言。该环节由安锋博士担任主持人。


主题二

非道路零排放转型技术路径与实践创新

除公路运输外,非道路领域的污染防治与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论坛主题二以“非道路零排放转型技术路径与实践创新”为题,重点讨论非道路移动机械、港口与船舶、航空与高铁领域的减排实践与创新。该环节由王贺武主任主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郝春晓、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征以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保华分别作主题发言。


圆桌讨论

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助力交通零排放转型

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交通与绿色能源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贾俊国担任主持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所副所长李立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国以及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清洁能源研究部项目主管徐梓淇共同就新能源汽车的不同技术路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零排放转型策略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贾俊国、李立理、刘建国、徐梓淇(从左至右)参与讨论

<p font-size:16px;text-align:justify;background-color:#ffffff;"="" style="text-wrap: wrap; color: rgba(0, 0, 0, 0.9);">

会议尾声,王贺武主任对与会专家和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衷心感谢专家们的精彩分享和高效输出。他提到,在交通不断迈向零排放的进程中,道路与非道路、基础设施等各个细分领域都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与问题,但相信随着各项政策发布及实践创新,这些困难与挑战都会得到逐步解决。希望CCTP可以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