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I iCET正式发布商用车电动化解决方案BestECV™核算大模型

    项目背景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增速与2023年基本持平。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迎来“油电平分”的关键节点。与产业相对成熟、整体增速稳定的乘用车市场相比,商用车的新能源转型正进入快速爬坡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虽然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其购置成本高、补能频率高、自重大等问题依然是用户关注的主要难题。如何科学精准地定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动化转型突破口,推动车队实现高效、安全的电动化过渡,并帮助车队预判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效益与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用户对电动商用车实际应用的接受度,已成为确保电动商用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解决以上问题,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于2020年启动了BestECV最优电动商用车项目。通过三阶段的工作,开发了BestECV™核算大模型,集成了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估、车队电动化成本核算及减排效益核算、车型选择等功能,为车队电动化转型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BestECV™核算大模型

郝春晓表示环境政策推进零排放货运主要聚焦 “车 - 队 - 企” 三个核心维度,如:通过强化燃油车管控措施,倒逼零排放车辆的规模化应用;出台针对企业端实施 39 个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政策,将清洁运输指标纳入企业环保评级体系,形成 “政策约束 + 市场激励” 的双轮驱动机制。未来将探索建设 “清洁运输先行引领区”,通过示范区经验辐射,带动区域乃至全国货运行业的低碳转型。郝春晓主任特别肯定了BestECV™核算大模型在数据赋能领域的价值,期望BestECV项目进一步强化多方的数据对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行业提供更具参考性的转型解决方案。

甘家华提到城市物流配送及短倒运输等优先发展场景中,新能源化发展正从 “政策驱动” 向 “市场驱动” 转变。针对干线运输场景面临的技术瓶颈与购置成本昂贵等挑战,他强调现阶段政策重点立足 “运输结构优化”,通过推动 “公转铁” 、“公转水”、末端新能源货车接驳模式,为其技术成熟及规模化应用提供缓冲空间和更丰富场景。谈及 “十五五” 交通运输规划,甘家华表示新能源货车推广仍是交通减碳核心任务,政策设计将突出场景的差异化推进与指标的动态调整,实时优化各场景推广指标,确保政策与技术迭代、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程颖分享了京津冀在推动新能源重卡试点方面的实践经验,鉴于不同运输场景的性能需求差异及货运品类的复杂性,分场景定制精准适配的技术产品成为加快新能源重卡发展的关键。她提到,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迭代,新能源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竞争力已显著提升,但当前仍受限于补能基础设施覆盖率、新能源汽车保险体系成熟度,以及运营组织模式与传统燃油车的显著差异。货运行业转型需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单点场景的深度突破积累经验,未来应持续强化 “政策 - 技术 - 场景” 协同,通过细分场景的精准施策,培育市场内生动力,实现新能源重卡从 “政策驱动” 向 “市场主动选择” 的可持续转型。


    赵芮在对话环节总结道,场景细分是新能源商用车推广的核心逻辑,而跨领域协同合作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先行地区的实践表明,通过 “试点场景先行先试 - 效果数据正向反馈 - 政策工具动态优化” 的闭环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转型试错成本,形成可复制的经验范式。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不是单一主体的孤军奋战,而是全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唯有以场景细分为切入点,通过先行试点积累经验、以信息共享打破壁垒、以精准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才能实现从 “星星之火” 到 “燎原之势” 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构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多方共赢的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生态。

   

   

    对话环节现场照片

<p style="color: rgb(62, 62, 62); text-indent: 2em;" font-size:16px;text-align:justify;background-color:#ffffff;"="">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名誉指导主任安锋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案例分享环节的实践价值及对话环节的深度洞见,并着重指出:"商用车电动化进程必须坚持场景化思维,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技术支撑的多维推进机制。"安锋介绍,BestECV™平台已接入全国商用车销售数据、精细化车型参数数据库及动态政策库,项目团队将持续推进模型功能的迭代优化,深化"数据-AI技术-应用场景"的有机融合。


   


    作为公益性质的技术赋能平台,BestECV™商用车电动化核算大模型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我们诚挚期待与各利益相关方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多方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中国商用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为"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