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I iCET发布《2014/2015国际生物燃料政策进展》报告
过去一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已经跌至每桶不足40美元。1月6日,欧美原油期货价格双双走跌。其中,布伦特以34.23美元/桶的价位创2004年6月(价格低点33.11美元/桶)以来的最低收盘价。7日,国际油价更是暴跌6%,创出12年来的新低。作为各国交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主力且充当“化石燃料替补军”的生物燃料,怎样顶住不断下跌的原油价格和持续疲软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大力冲击,也许直接决定着生物燃料在现阶段的出路。
不过,对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着严重环境污染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利用显然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性能源问题,它正在成为降低化石燃料消费污染和实现清洁发展“战争”中的一员“大兵”。 近日,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对2014-2015年国际生物燃料政策动向进行了梳理(可点击文后下载),不难看出,尽管遭遇重重阻碍,各国推行生物燃料的决心一直很坚定。
美国环保署对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依然持积极态度,将在2014-2016年期间继续提高可再生燃料利用量。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也通过法案,决定恢复生物燃料税收抵免政策。2015年,美国农业部投资1亿美金推动“生物质能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的建设,使用户获得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燃油选择。2015年8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对两个先进生物燃料项目提供400万美元的支持。由于纤维素燃料产业化进程难以满足政策需求,政府也提出了允许责任商通过购买纤维素燃料豁免面额(CWC)的灵活方案,当然其价格正在逐年攀升。
欧盟仍然关注生物燃料发展,但对其生产原料的限制越来越严格。2015年2月,欧盟议会环境委员会同意基于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不应超过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量6%的提议,比之前成员国支持的7%更加严格。同时,欧盟发布的“2014-2020政府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补贴指南”指出,对现有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补贴最多只能到2020年。
中国对粮食燃料乙醇财税补贴已基本取消,木薯等非粮燃料乙醇补贴也在逐步下调,但玉米及其他污染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项目有望进一步启动。目前,国内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依然以粮食原料为主导,较多依赖国家政策和经济扶持, 价格直接与93号汽油联动,2014/2015年受石油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全行业均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总产量甚至缩水,仅完成产业规划目标的1/5。生物柴油方面,可持续性原料供应体系不成熟,配套生产设施较为落后,2015年度上半年国内生物柴油企业缩水了近九成,或者处于不开工状态。尽管国家在大方面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真正实现生物燃料生产企业的独立自主和正常运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刚刚结束的2015巴黎气候大会上,欧盟、美国、中国等167个国家提交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文件,各自设定203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值。中国承诺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我们期待到那时,生物燃料不再是“温室中的花朵”,而能够抵挡多重冲击,成为构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力量。
报告原文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