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产业与市场研究与分析
研究报告
中国发展低碳汽车燃料政策建议报告- 报基金会稿(2010年12月/清洁交通项目)
该报告研究综合分析了中国汽车燃料的背景及国际低碳燃料政策发展经验,阐述了中国发展低碳汽车燃料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汽车替代燃料典型情景分析,确定了中国低碳燃料的选择方法,建议了低碳汽车燃料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低碳汽车燃料的七条政策建议。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建议通过政府推动、示范项目推广、政策倾斜、商业应用等举措,力争到 2030 年,平均汽车燃料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1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国内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处于国际前沿,低碳燃料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都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和应用。
国际LED技术和政策发展 (2009年12月/清洁技术项目)
本报告介绍了LED照明标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国际实践,为LED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建立和维护中国的LED产业信誉。LED产业同许多电子产业一样,是一个基于数据的产业,有效的测试、标准和标识系统是提升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关键。标准和标识系统必须透明,并能够有效地、快速地引导LED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消费者和生产制造商意识的提高对确保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是非常重要的。对设计出众和能效较高,且通过严格检测的固态照明(SSL)产品可通过产品打折、纳入公众和私营部门采购清单等方式,给予奖励,协调LED产品的测试程序和国际标准也非常重要,有利于LED制造商为国内和国际市场设计和生产合适的产品。LED市场的发展需要技术发展、智能系统设计、经济激励、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畅通的营销渠道等多方面的助力。
中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体系及影响(2009年7月/清洁交通项目)
截止到2006 年年底,中国乘用车保有量已达到2,400万辆,将近为2001 年时的三倍。为减缓由于乘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中国在2005 年开始分两阶段执行乘用车燃油经济性限值标准。第一阶段限值标准执行后使新入市乘用车车队平均燃油消耗量降低了11%,从2002 年的9.1L/100km 降低到2006 年的8.1L/100km。尽管如此,根据我们的分析:到2009 年第二阶段限值标准执行后,新入市乘用车平均油耗将只会再降低1%左右,约为7.9L/100km,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在2006 年销售的新车已经满足第二阶段限值标准。同时,本文还指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其他一些趋势,包括车队平均整备质量的逐年增长以及对进口车的约束空白潜在的抵消了从2002 年到2006 年取得的能效提升效果。显然在第二阶段限值标准以外仍然需要其他的努力和政策来减缓并最终扭转中国交通部门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8-2009年英国RTFO实施年度报告和中国低碳燃油发展建议的回顾 (2009年8月/碳管理项目)
本篇文章对2008年-2009年英国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的实施年度报告和中国低碳燃油发展的建议做了细致而深入地介绍和回顾。
能源与碳注册项目背景报告(2009年5月/碳管理项目)
寻求创新的方法正在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迫切的需求。本报告的第一章简要概括了包括加利福尼亚气候行动注册和气候注册在内的报告排放的国际气候政策和经验。第二章阐述了选择广东省作为能效和碳注册发展的标杆实验点的原因。第三章介绍了能效和碳注册项目并提供了关于项目计划,时间周期和合作伙伴的细节信息。第四章从商业角度给出了能效与碳注册的范例而第五章解释了发展此方法学的挑战和步奏。最后一章向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们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建立低碳燃油标准 推动替代燃油发展 (2008年5月/碳管理项目)
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安全挑战及能源标准和政策的要求;燃油温室气体排放的分析方法;中国低碳燃油标准及政策项目和中国低碳燃油标准及政策方案。
《可再生交通燃油规范RTFO》碳报告方法学为E4Tech中文翻译(2008年2月/清洁交通项目)
本文件就如何根据可再生能源义务做出碳报告向交通部提出了建议。本文件介绍了按照《可再生交通燃油规范(RTFO)》要求计算碳强度1的方法。计算方法为做出更全面的碳报告奠定了基础,应履行义务的企业”将每月做出一次碳报告,从而领取向英国市场供应燃料的可再生交通燃料许可证(RTFC)。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步骤,就生物燃油碳强度计算方法向政府提出了建议。第二部分明确了碳强度计算边界、参考系统的使用、副产品处理方法以及设定生物燃油碳强度计算所需数据默认值的原则等问题。第三部分列出了建议针对几种燃油链采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所有适用的默认值。
国家环保总局增加机构设置与国际社会共同迎战全球气候变化(2008年1月/碳管理项目)
本报告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现状,总结和分析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各国环保部门在气候变化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论述了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策略,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存在的挑战和不足;本报告还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广泛借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及基本国情,让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能够承担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责任和任务,建立一个专门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针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现状,提出建设性方针和政策,执行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决议,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与国际社会共同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国家环保总局增加机构设置与国际社会共同迎战全球气候变化(2008年1月)
本报告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现状,总结和分析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各国环保部门在气候变化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论述了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策略,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存在的挑战和不足;本报告还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广泛借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及基本国情,让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能够承担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责任和任务,建立一个专门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针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现状,提出建设性方针和政策,执行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决议,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与国际社会共同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乘用车温室气体和燃油经济性标准:全球展望(2007年7月/清洁交通项目)
如何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如何降低对有限的石油资源的依赖性 – 这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方面正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棘手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报告通过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去比较各国政府实施的,更新的,或建议的汽车标准,来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该报告是受邀为国际能源理事会所撰写。iCET总裁兼执行主任安锋博士为该报告首席作者。